四大支柱產業集群總規模超2萬億 廈門持續推進“兩個創新”深度融合力促產業發展轉型升級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0-23 點擊:次
“五年來,致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城市科技創新綜合競爭力實現系統性提升”
“五年來,致力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帶動新質生產力加快成長成勢,產業創新發展呈現多鏈群、各梯次協同發力的嶄新格局”
“五年來,聚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著力承接全國高校和科研院所技術轉移轉化,促進更多科技成果由樣品變成產品、形成產業”
“五年來,大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全社會各類創新主體的活力和動力競相迸發”
……
10月22日
“廈門這五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
第二場發布會舉行
介紹“十四五”時期
該市在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促進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方面的
有關舉措和取得的成效等
本場發布會由廈門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主任上官軍主持,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莊榮良作主題發布,介紹了五年來廈門致力于依靠科技創新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深入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著力營造國際一流的創新創業生態,取得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產業能級實現新躍升、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融合創新生態更加優越等一系列矚目成效。
在科技創新動能顯著增強方面,“十四五”期間,廈門創新動能加速釋放,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由2020年的3.08%提升至2024年的3.4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77個百分點;全市企業研發經費支出年均遞增13%以上;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9.5件,相比“十三五”末期實現翻倍增長;科研成果連續2年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創新載體效能不斷躍升,廈門科學城創新“引擎”功能日益凸顯,構建起涵蓋“新型研發機構—概念驗證中心—小試中試平臺—標桿孵化器—未來產業園”全鏈條成果孵化服務體系,核心園區累計新增企業和研發機構超過2500家;廈門火炬高新區在去年工信部首次綜合評價中位列全國第14名。
高能級平臺矩陣更加健全,累計引進30余家國字號大院大所、頭部企業來廈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和科技賦能平臺;建設7家全國重點實驗室,涵蓋海洋、能源材料、半導體等領域,其中,嘉庚創新實驗室攻克堿性電解水制氫等20多項關鍵技術,翔安創新實驗室在生物醫藥領域實現十多項全球或國內“首支”的突破,鷺江創新實驗室、智慧儲能大型科研基礎設施全面啟動建設。
在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壯大升級方面,五年來廈門產業集群能級顯著躍升,電子信息、機械裝備等四大支柱產業集群總規模超過2萬億元;生物醫藥、新能源等四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總規模超過5000億元;人工智能、氫能與儲能等未來產業加快布局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40%;今年1—8月,全市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達18.7%,新興產業已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
產業競爭力持續攀升,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2.52%,較“十三五”末提升0.38個百分點,居全國同類城市前列;生物醫藥產業形成覆蓋“全鏈條”的創新生態,連續四年營收超千億;新能源產業近三年年均遞增超過30%,今年產值將首次突破千億元,成為新的支柱產業;新型顯示產業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第6位,集成電路產業綜合競爭力居全球百強城市前50。
智改數轉步伐加快,工業數字化總體水平和關鍵評價指標居全國前列;國家首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和新型技改試點成效居全國前列,建成7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數字經濟產業規模占GDP比重突破60%。
在科技成果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方面,“十四五”期間,廈門創新性企業集群持續壯大,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4735家,每年凈增超500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213家,占全省總數42%,相比“十三五”末增長334.7%;擁有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8家。
產學研協同攻關成效彰顯,組建11個龍頭企業牽頭的創新聯合體,支持建設411家企業研發(創新)中心;組織600多項重大技術攻關、“揭榜掛帥”、產學研合作等項目,牽頭承擔7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突破8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量產技術、高品質氮化鋁粉體材料產業化關鍵技術等一批核心技術。
技術轉移轉化成果豐碩,實施1775項企業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堿性電解水制氫、高性能浮力材料等近百項產品或技術達全國乃至全球領先水平;今年6月,國內首支九價宮頸癌疫苗獲批上市,打破國外產品十幾年的市場壟斷;僅今年前三季度,就新增2個一類創新藥獲批上市。
?
而在不斷優化融合創新生態方面,五年來廈門相關政策機制更加完備,不僅率先成立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還頒布實施《廈門經濟特區促進科技創新若干規定》等一批地方性法規,且近三年每年都出臺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系列重磅政策措施,系統改革科技管理、科技投入、人才引育模式,有力保障城市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一體推進、融合發展。
與此同時,廈門科技金融支撐更加有力,動態升級“財政政策+金融工具”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支持體系,整合設立總規模50億元科創風投基金,新設科創增信子基金,廈門市技術創新基金規模擴大到500億元,創新推出“廈研保”科技保險產品,助力企業創新發展。
此外,廈門開放協作空間更加廣闊,如,金磚創新基地建設成效在過去兩年連續獲得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宣言的充分肯定,金磚科創孵化園與巴西、阿聯酋等11個國家的45家機構建立協作網絡,促成138個合作項目落地;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匯聚全球35個國家(地區)104家機構,國際創新資源要素正加速向廈門集聚。
發布會上,莊榮良表示,面向“十五五”,廈門將堅持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拓展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在更高起點上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以更高標準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力推動廈門經濟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廈門市委常委、副市長莊榮良作主題發布
當天,廈門火炬高新區管委會主任賴建州,廈門市科學技術局局長王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翁曉嵐、市海洋發展局副局長林宜光也出席新聞發布會,分別介紹了廈門火炬高新區近年來推動園區高質量開發建設的典型實踐和成效,“十四五”期間,廈門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支撐城市創新發展和完善開放創新網絡、促進科技交流合作,以及通過創新驅動產業結構提檔升級、加快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的政策舉措、特色做法和實際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