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國資改革重點明確:加強戰略重組,推動科技創新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11-10 點擊:次
“十五五”規劃建議對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重點依然落在“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上。
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是未來五年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的重點任務之一。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11月3日在第八屆中國企業論壇上表示,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謀劃,對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再一次作出總動員。國資委將持續推動中央企業與各類企業共享機遇、共謀發展、共創未來,為“十五五”時期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十五五”時期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重點依然落在“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上。張玉卓近日撰文指出,要加強戰略性、專業化重組,圍繞強化功能使命、提升規模效益,加大力度合并“同類項”,避免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圍繞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推動科技領軍企業加強創新資源整合和一體化配置,集聚創新要素、形成創新合力。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日前舉行聯組會議,就《關于2024年度企業國有資產(不含金融企業)管理情況的專項報告》進行專題詢問。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李春臨表示,下?步在宏觀層面,重點是完善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的指引制度;在中觀層面,重點是深?推進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促進存量資產的盤活和低效無效資產的處置,提高國有資本的配置效率;在微觀層面,重點是推進國有企業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
一、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各種所有制經濟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增強國有企業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全國工商聯主席高云龍在論壇上表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廣大企業家要把握時代大勢、增強戰略定力,強化創新引領、鍛造硬核實力,深化協同合作、凝聚發展合力,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再立新功。
圍繞落實“十五五”規劃建議重點任務,張玉卓在論壇上提出四點建議:一要攜手推進產業提質升級,加快拓展質量發展的新藍海;二要攜手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激發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動力;三要攜手推動深層次改革,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治理的新機制;四要攜手推動互利互惠合作,加快形成有序結合、共贏發展的新格局。
張玉卓表示,面向“十五五”,要堅持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方向,做強做優增量,盤活存量,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因地制宜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對外產業,努力開辟增長“第二曲線”,加快推動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鞏固壯大我國實體經濟根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十四五”期間,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投資年均增速超過20%。實施中央企業產業煥新、未來產業啟航、“AI+”等專項行動,持續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布局。中央企業聚焦9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6個未來產業,結合企業資源稟賦,進行系統化布局,逐步積厚成勢。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對第一財經表示,“十五五”時期,央國企要更大力度布局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等科技含量高、帶動作用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孵化未來產業,加快構建集群化發展優勢,努力搶占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制高點。
“十五五”規劃建議指出,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張玉卓談到,面向“十五五”,要更加主動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重大科技成果高效轉化應用,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和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國務院國資委推動中央企業發揮產業鏈條長、帶動作用強的優勢,深化產業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牽頭組建產業聯盟,高效推進供需對接,帶動上中下游、大中小、各類所有制企業融通發展。
工業部中小企業局副局長牟淑慧介紹,工信部中小企業局聯合國務院國資委連續三年開展“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今年上半年,各地舉辦活動超2500場,簽訂合作協議1.1萬余項。連續三年開展中央企業產業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累計組織召開40場“共鏈行動”主題活動,“鏈長”企業發布供需對接清單近萬項,帶動了一批中小企業卡位入鏈。
張玉卓強調,“十五五”期間,要堅持在開放中發展,在競爭中成長,找準自身優勢,杜絕“內卷”的競爭,專注主業,錯位發展,在技術、產業、人才等方面深化務實合作,共同承擔重大項目,共同參與全球競爭,持續鞏固互利共贏、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為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提供有力支撐。
二、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十五五”規劃建議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也作出了部署,明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增強國有企業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核心目標,為未來五年國企改革劃定了清晰航向。
2025年是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收官之年。截至三季度末,多家央企已接近完成既定目標。比如,中國有色集團改革任務完成率達97%,中國中煤、中國石化等企業均進入收尾攻堅階段。“十四五”以來,從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到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動國企改革從制度建設向效能提升跨越,為“十五五”時期的深層次變革積累了寶貴經驗。
張玉卓在論壇上表示,推動深層次改革,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現代企業治理的新機制。要堅持問題導向,持續深化思維更新、理念創新、機制革新,更多用數據洞察來替代經驗判斷,用賦能型經濟組織替代管控型組織架構,用長期價值思維替代短期效益導向,推動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健全完善,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有力支撐。
“十五五”規劃建議對于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重點依然落在“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上。“十四五”期間,國資布局結構不斷優化,6組10家企業實施戰略性重組,9家新的中央企業組建成立,郵輪運營等領域的專業化整合扎實開展,有效提高了國有資本的配置和運行效率。
國資委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目前,中央企業在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和國計民生等領域的營業收入占比超過70%。進一步完善主責主業動態管理制度,重新核定了30家中央企業主業,加快清理退出非主業非優勢業務和低效無效資產,目前中央企業主業投資占比和從事主業的子企業數量占比均超過90%。
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輔導讀本》中,張玉卓發表署名文章提到,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聚焦戰略安全、產業引領、國計民生、公共服務等功能,調整存量結構,優化增量投向,大力發展實體經濟。
張玉卓在上述署名文章中表示,要加強戰略性、專業化重組,圍繞強化功能使命、提升規模效益,加大力度合并“同類項”,避免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圍繞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推動科技領軍企業加強創新資源整合和一體化配置,集聚創新要素、形成創新合力;圍繞增強我國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縱向資源整合和合作,共同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國企改革專家周麗莎表示,“十五五”時期,國企改革應著眼于更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創新和核心功能優化,著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增強核心功能。改革的重點應從規模化重組轉向質量效益提升,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制度建設轉向效能提升。首先,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其次,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提升公司治理效能。此外,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結構,服務國家戰略導向。
李錦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大而不強”曾是很多國企的痛點。通過結構調整,可以有效解決問題,催生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戰略性重組與專業化整合,將業務相近或具有產業鏈協同效應的企業合并,避免同質化競爭和內耗。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支持優勢國有企業擔任產業鏈的“鏈長”,整合上下游資源。推進“扁平化”管理和“主責主業”管理,壓縮企業管理層級,嚴格核定主業范圍。

